【聲明】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

食用安全|美國男子光顧海鮮檔 食生蠔染奪命惡菌一周後亡 醫生:感染後會在體內極速擴散

發佈時間: 2023/06/18

購買和食用海鮮時要小心!美國一名男子近日吃生蠔後感不適,求醫證實感染「創傷弧菌」,搶救一周後不幸病逝。有本港急症專科醫生曾指出,一旦感染創傷弧菌,該菌和壞死組織會在患者體內極速擴散,故醫生要與時間競賽。患者或會在24小時內,反覆接受多次切除手術;若未能在24小時內殺菌和阻止壞死組織擴散,或需截肢保命。

同場加映:

Sick問識答|亂「啪頸」恐致中風死亡 物理治療師拆解2類手法治療+成效

{{hket:ul-video id="8464"}}{{/hket:ul-video}}

據英國《鏡報》 報道,美國密蘇里州一名男子在一間海鮮攤檔購買生蠔食用,數天後感到不適。他即時到醫院求醫,被證實感染「創傷弧菌」(Vibrio vulnificus),搶救治療一周後終不治身亡。

事發後,當地衛生部門發聲明表示,目前無證據顯示生蠔被販賣攤檔污染,生蠔有可能在運抵攤檔前已遭受污染。部門官員已把涉事攤檔剩餘的所有海產扣起,正追查牠們的來源,並呼籲民眾丟棄在該攤檔購買的生蠔。

感染「創傷弧菌」症狀

部門又指,「創傷弧菌」常出現在夏天溫暖的沿海水域。常見感染原因包括食用全生或未煮熟的海鮮,身上有傷口又接觸到受污染的水也會被感染,但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,致命率約33%,但當地有超過95%的海鮮致死個案都是因感染創傷弧菌所引起。

創傷弧菌的潛伏期長達12至72小時,甚至一周後才病發的病例也非罕有。感染創傷弧菌後的症狀包括腹部痙攣、噁心、嘔吐、發燒和發冷,若免疫系統差,或會出現更嚴重的症狀,甚至死亡。

24小時屬黃金治療時間 或需截肢保命

本港急症科專科醫生司徒敬豪曾接受《晴報》訪問,稱創傷弧菌是食肉菌的一種,亦是常活於和暖海水的細菌,夏天在亞洲地區十分常見。若處理海鮮或在海中嬉水時不慎被生蠔、魚類等海產刺傷真皮,則有機會染上此菌,本港每年都會有1至2個病例。

司徒醫生續指,一旦感染創傷弧菌,患者有機會出現溶解筋膜、肌肉徵狀,該菌入血後更會引致敗血病,因此醫生往往要與時間競賽。在頭數小時內可用最強勁的抗生素醫治;若未能在24小時內殺菌,則需截肢保命。

創傷弧菌可引起食肉菌感染,急症科專科醫生鍾浩然接受《晴報》訪問時曾指出,「食肉菌感染」即壞死性筋膜炎,可由多於一種細菌引起。患者受細菌感染後,會在24小時內在體內極速擴散,快則可在4至5小時內、以至半日內病發。

由於壞死組織會不斷擴散,部分難以憑肉眼看見,故患者有機會在24小時內,反覆接受多次切除手術,如無法阻止壞死組織擴散,則會考慮為患者截肢。另外,假如如受感染位置在肚皮、頸或面部致命機會更高,因為在治療上更為困難;如大面積切除肌肉組織,有機會危及患者性命。

8大預防感染貼士

據本港衞生防護中心網站資料,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創傷弧菌引致的壞死性筋膜炎,較高危人士包括:經常處理或直接接觸生的海鮮的人士、患有肝病、癌症、糖尿病、地中海貧血、免疫系統疾病、接受免疫抑制治療、服用降低胃酸水平藥物、最近接受胃部手術的人士等,並建議以下8大預防感染貼士:
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2.jp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582.jpe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583.jpe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584.jpe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585.jpe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586.jpe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587.jpe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588.jpe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589.jpe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590.jpe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
本港食安中心:生蠔屬高食用風險食物

生蠔有「海洋牛奶」的美譽,其鮮味深受不少港人熱愛。不過,食物安全中心曾表示,因為生蠔經常過濾海水,所以體內容易積聚海水中的病原體,包括諾如病毒、弧菌及甲型肝炎等。當進食生或未煮熟的蠔,便有可能受這些病原體感染,繼而引致食物中毒,所以屬於高食用風險的食物。
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578.jp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579.jp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580.jp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581.jp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
中心續指,相比一般生蠔,預先去殻生蠔(又稱盒裝即食生蠔)的食用風險其實更高。在將生蠔去殼的過程中,蠔有機會接觸到微生物、污垢、泥土及碎屑,並受到污染。而且蠔一去殻便會死亡,若在運輸期間和貯存期間,沒有將蠔放在低溫環境下抑制細菌生長,生蠔就會迅速變壞,更容易迅速滋生細菌。

5個安心食蠔貼士

1. 購買供生食的蠔,須光顧可靠的持牌店鋪,包括網上店舖。食物業要取得相關的許可證或書面批准,方可售賣供生食的蠔。
2. 買預先包裝的蠔,要留意產品的狀況及食用限期。
3. 不可生食只供煮食用的蠔。
4. 要殺死生蠔的致病菌及病毒,要把蠔煮至內部溫度達攝氏90度並維持90秒,便足以消滅甲型肝炎病毒及諾如病毒等常見食源性病毒。
5. 高危人士包括長者、幼兒、孕婦及免疫力弱人士,不應進食生或未煮熟的蠔,尤其是預先去殼生蠔。

U Lifestyle App睇盡《晴報》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

↓↓同步更新、更快更順↓↓

免費下載

每朝索取《晴報》:精明生活.健康家庭.開心娛樂

撰文:陳曉姿